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一分鐘搞懂硬式咆勃(HardBop)爵士樂

by 林華勁
有 些人認為硬式咆勃〈Hardbop〉的緣起,是因為當時爵士樂環境為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Dave Brubeck及酷似電影明星James Dean的Chet Baker等白人酷派樂手霸佔的情形下,黑人音樂家所做出的反思。撇開種族方面的社會學論調來看,其實硬式咆勃的基本精神和酷派爵士類似,都在於擺脫咆勃 時代過度強調個人即興及炫技的思維。
硬 式咆勃在音色表現上深受薩克斯風手Coleman Hawkins的影響,有著抖音、滑音、顫音的濃烈表情,以及音量起伏大的激昂表現,節奏組也多半以非常具驅動力的搖擺感鞭策即興者前進。許多音樂家開始 嘗試自行創作,特別是黑人音樂家喜愛回歸黑人傳統,置入諸如靈魂、藍調、福音、進行曲的元素,甚或結合當時和早期節奏藍調息息相關的Boogaloo舞曲 風格,而有”Blues March”、”Moanin’ ”、”The Preacher”、”Sidewinder”這些作品的出現。誠然,這些元素形塑樂迷們熟知的硬式咆勃風貌,但是真正成就硬式咆勃的藝術性創作,應是音 樂家開始大量自行設計的和弦行進和特殊曲式。非功能性半音上下行二五和弦連接以及降二代五和弦行進,雖在咆勃時期即已經出現,但更廣泛被運用在硬式咆勃經 典名曲如”Moment’s Notice”、”Along Came Betty”、”Stablemates”及”Peace”中。不再囿限於32小節AABA曲式,硬式咆勃作曲家在不規則曲式長度和小節數的設計,也讓音 樂更富有挑戰性。
最 具代表性的硬式咆勃樂團,當是鼓手Art Blakey領軍的Jazz Messenger樂團。此樂團猶如硬式咆勃研究所般,培養出Lee Morgan、Freddie Hubbard、Benny Golson、Wayne Shorter、Bobby Timmons等好手,更在兩管/三管編曲上有許多創新。Blakey大開大闔的輪鼓技巧、蘊含非洲律動的Tom-tom打擊、強力驅動的搖擺感,延續火 力直到80年代,眾多年輕新生代如Wynton Marsalis、Terence Blanchard等亦雨露均霑。鋼琴家Horace Silver不論在黑人音樂領域或是實驗性創作俱相當多產,彈跳式的演奏更是放克音樂的先聲。小號手Clifford Brown雖然早逝,和鼓手Max Roach卻也留下讓所有爵士小號學生都得學習的錄音。薩克斯風手Sonny Rollins在動機發展和節奏運用的創意,則擺脫咆勃音樂的陳腔濫調(cliché),讓即興更言之有物。小號手Miles Davis所率領的第一經典五重奏包括薩克斯風手John Coltrane、鋼琴手Red Garland、貝斯手Paul Chambers和鼓手Philly Joe Jones。雖然沒有甚麼個人創作,卻為硬式咆勃的合奏模式立下教科書般的典範。
      
 硬 式咆勃從50年代中期無縫接軌到60年代中期的後咆勃(Postbop)。這個爵士樂黃金時期的精采錄音,多半收錄在爵士大廠Blue Note中。由廠牌創辦人Alfred Lion擔任製作,Rudy van Gelder擔任錄音師,Francis Wolff擔任封面攝影,是Blue Note的勝利方程式。當然,Prestige、Riverside等廠牌也是爵士樂迷挖寶的場所。想當個稱職的爵士樂迷,從硬式咆勃入門絕對是不會錯的 選擇。

 建議聆聽:
Miles Davis《Cookin’》、《Relaxin’》、《Workin’》、《Steamin’》
Art Blakey《A Night in Tunisia》、《At the Cafe Bohemia, Vol. 1/2》、《Caravan》
Horace Silver《Blowin' the Blues Away》、《Horace-Scope》、《Finger Poppin'》
John Coltrane《Blue Train》
Clifford Brown & Max Roach《Clifford Brown & Max Roach》、《Clifford Brown & Max Roach at Basin Street》
Sonny Rollins《Sonny Rollins Plus 4》、《Saxophone Colossus》、《A Night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Lee Morgan《Sidewinder》
Hank Mobley《Soul Station》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