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Alban-Lotz Quintet

2015/11/6 @ 文水藝文中心

Ryohei Kishimoto Quartet

9/13 21:30 @ Lyo Bistro

Norbert Wallner Quartet

7/22 @ 方舟

Duology

想想人文空間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爵士編作曲家/法國號/長笛手Gunther Schuller辭世

繼日前的自由爵士薩克斯風大師Ornette Coleman後,爵士音樂圈再損失一位巨人。創造「Third Stream」一詞的爵士編作曲家/法國號/長笛手Gunther Schuller以89歲高齡在昨日辭世。
Schuller 本身是古典交響樂團的音樂家,但是一直對當時發展中的爵士樂深感興趣。在認識了後來成為Modern Jazz Quartet當家編作曲者的鋼琴家John Lewis後,他透過Lewis結識許多當時爵士樂的先鋒人物,並參與了他的首張爵士錄音,同時也是張歷史級的重要錄音:小號大師Miles Davis奠定Cool Jazz派別名稱的經典之作《The Birth of the Cool》。據他所稱,專輯裡的"Moon Dreams"這首曲子編曲非常艱澀,在大家錄音許久始終合不起來的情形下,他自願跳出來邊演奏邊指揮,才完成了這個錄音。雖然未參與這張專輯的實際編作 曲,但Schuller卻也是讓成品得以問世的一個重要角色。
有 感於古典和爵士的不同魅力,他開始致力於將古典樂的豐富編作曲技巧與爵士樂的即興元素融合,並認為美國的兩大主流音樂(應該是指在當時...):古典樂和 爵士樂分別是First Stream和Second Stream,因此相結合的成果就稱為Third Stream。和前述的鋼琴家John Lewis有相同的見解,他們共同成立了Jazz & Classical Music Society的組織,努力推廣這種音樂類型。
Schuller 對於Third Stream沒有極度明確的定義,僅列過一個「What Third Stream is not」的負向定義清單(註1)。而即便Darius Milhaud、Aaron Copland等古典音樂家曾運用過「爵士元素」在作曲中,Schuller亦批評其作品低估了「即興」這項爵士樂的特色,認為他們的作品完全不屬於 Third Stream的範疇。Schuller本人則秉持著他對古典和爵士樂的深厚理解,錄製了”Transformation”、”Concertino” “The Visitation”、”Variants on a Theme of Thelonious Monk”等作品。
甚 至,Schuller和剛辭世的Ornette Coleman的關係亦是匪淺。Schuller曾編寫一張專輯,是標題與內容相當不符,幾乎沒有John Lewis參與的專輯《John Lewis Presents Jazz Abstractions》(註2)。其中第一首作品"Abstractions"以12音列技法寫成,並邀請Coleman即興演出,是非常棒的一個合 作。然而後來這首曲子據稱有另一個版本是和Eric Dolphy共同詮釋,Schuller表示這首作品在研究過12音列的Dolphy手中確實較接近他自己心裡的聲音。
雖 然一開始因為大多數爵士音樂家對古典了解不深,古典音樂家也無法體會爵士的律動,合作上並不順利,甚至被樂評看衰認為兩種類型的音樂並無法結合,但隨著愈 來愈多「會說兩種語言」的音樂家出現,Third Stream的概念逐漸發酵。在Schuller與其他類似理念的音樂家如George Russell、Charles Mingus、Gil Evans等的努力下,Third Stream已經變成爵士樂根深蒂固的一部份。後續的許多專輯如Miles Davis/Gil Evans合作的系列作《Sketches of Spain》、《Porgy & Bess》、《Miles Ahead》、Stan Getz的《Focus》甚至到近代些Michael Brecker的《Wide Angle》、John Scofield的《Scorched》、Chris Potter的《Song for Anyone》、Esperanza Spalding的《Chamber Music Society》(註3),都是極具代表性的Third Stream專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聽聽這些專輯中非常複雜細膩的編曲手法,以及音樂家們在即興上的精采表現,徹底展現Schuller的Third Stream精神 。
 
 


感謝Schuller對爵士樂的貢獻。R.I.P.。

(註1):根據Shuller的說法,此清單為:
It is not jazz with strings.
It is not jazz played on 'classical' instruments.
It is not classical music played by jazz players.
It is not inserting a bit of Ravel or Schoenberg between be-bop changes—nor the reverse.
It is not jazz in fugal form.
It is not a fugue played by jazz players.
It is not designed to do away with jazz or classical music; it is just another option amongst many for today’s creative musicians.
(註2):裡面只有一首曲子是Lewis所作的"Django",Lewis本人則沒有演出任何曲子
(註 3):Michael Brecker的《Wide Angle》和Esperanza Spalding的《Chamber Music Society》都是由非常厲害的編作曲家/鋼琴家/手風琴家Gil Goldstein進行編曲(他今年剛隨Bobby McFerrin訪台);John Scofield的《Scorched》是由英國的編作曲家Mark-Anthony Turnage所編曲;而Chris Potter的《Song for Anyone》則是由他本人包辦編寫曲(Potter:怎樣我就是甚麼都會啊,咬我啊?)。
參考資料:
1.  更多關於Third Stream:http://www.eichlernetwork.com/article/mid-century-breakthrough-third-stream-music
2.  鋼琴家Ethan Iverson對Gunther Schuller進行的訪談:http://dothemath.typepad.com/dtm/interview-with-gunther-schuller-1.html
3. Michael Brecker的Wide Angles現場:

4. Esperanza Spalding Chamber Music Society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