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Alban-Lotz Quintet

2015/11/6 @ 文水藝文中心

Ryohei Kishimoto Quartet

9/13 21:30 @ Lyo Bistro

Norbert Wallner Quartet

7/22 @ 方舟

Duology

想想人文空間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小號大師Kenny Wheeler辭世

自70年代開始活躍於爵士樂壇迄今的加拿大籍小號大師Kenny Wheeler,因為年紀的關係身體過於衰弱,終於在昨日辭世,享年84歲。
雖 然是加拿大人,但是Wheeler大部份的生涯在英國渡過。70年代起他和德國爵士大廠ECM展開長達20年的合作,許多精采的作品都出自於此。 Wheeler的音色較為古典,即興喜歡集中於高音域。他的演奏不受曲式的束縛,樂句顯得相當流動而懸浮在節奏組上。作曲上,他總是可以在困難的和聲上寫 出優美的旋律。他也喜歡用pedal point、polychord、轉位等手法在創作中,以取代原本應為功能和聲的和弦行進(例如喜歡用Dm7/G->Ebmaj7、Bmaj7#5 /G->Abm7等手法),或是在應該要解決的地方放一個聲音依然懸浮的和聲。《Heyoke》、《Everybody's Song but My Own》都是善用這些手法的例子。

雖 然成名作是和鋼琴家Keith Jarrett合作的《Gnu High》,但是和Wheeler搭檔最久的鋼琴家是英國鋼琴名家John Taylor,而最常合作的貝斯手則是貝斯大師Dave Holland。和這兩位大師的合作中,我非常喜歡《All the More》、《Flutter By, Butterfly》、《The Widow in the Window》 與《What Now?》這幾張作品。《All the More》裡的曲子《Mark Time》John Taylor彈了一個非常精采的前奏,節奏非常的飄浮自然。《What Now?》這張沒有鼓手的專輯裡,Dave Holland的貝斯則撐起所有節奏組的責任,讓曲子的律動依然強烈,再搭配起薩克斯風手Chris Potter和Wheeler截然不同的即興方式,實在是一張經典之作。當然也不能錯過Wheeler和吉他手Bill Frisell、薩克斯風手Lee Konitz以及Dave Holland合作的《Angel Song》,空間感、旋律性都美到讓人想一聽再聽。而Wheeler一些大編制或是搭配銅管組合(沒有貝斯與鼓)的專輯如《The Long Waiting》及《A Long Time Ago 》,也凸顯Wheeler的編曲能力,相當值得聆賞。

感謝Kenny Wheeler的音樂。R.I.P.。
(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網路上的一篇Kenny Wheeler作曲分析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長號手Robin Eubanks推出新專輯《Klassik Rock Vol. 1》

搖滾樂改編為爵士樂不是新鮮事,但是要改編的好可就不容易了(ㄎㄎ)!

 長號手Robin Eubanks今年推出作品《Klassik Rock Vol. 1》,特地將他成長時期的經典搖滾樂曲精心改編。如果對貝斯手Dave Holland五重奏有研究的朋友,應該不會忘記這位經常和薩克斯風手Chris Potter同時Polyphonic式競奏的長號怪物。此次,他集結俄籍貝斯手Boris Kozlov和鼓手Nate Smith組成堅強的節奏組。其中Kozlov曾隨《Mingus Big Band》來台,是個電貝斯、Double bass雙棲的厲害人物。而Nate Smith是Robin一同在Holland五重奏中打拼的夥伴,同時也是《Chris Potter Underground》樂團中的瘋狂鼓手。
除了節奏組外,Robin並邀請他兩位同樣為爵士樂手的兄弟一同加入陣容。這兩位兄弟都和 Holland有著相當深的淵源。吉他手Kevin Eubanks是Holland在80年代與薩克斯風手Steve Coleman共組的樂團中的一角,《Extensions》這張專輯非常經典。小號手Dwayne Eubanks則經常參與Holland的大樂團錄音,例如《Overtime》這張專輯即可得見他的身影。



藉 機特別提提Kevin Eubanks。這個身為素食主義者卻有著健身魂的吉他手,曾被素食雜誌(美國還真是他X的什麼雜誌都有)票選為「全球最性感的素食者」(很詭異的一個 title啊!),也經常在專輯封面大秀他的肌肉。但看似Smooth Jazz專輯才有的封面中,卻是不折不扣的硬底子Post-bop風格。這位老兄由於不喜巡迴,在與薩克斯風手Branford Marsalis擔任電視節目《Tonight Show》的House Band後就在CBS電視台待了下來當了十多年的音樂總監,也因此他的名聲始終不是那麼響亮。近幾年他才終於想專注在樂手身份(大概錢也賺夠了),離開了 電視台的工作重新巡迴,也旋即加入Dave Holland新成立的搖滾風格四重奏中。這個新四重奏也似乎變得像是Kevin個人秀,而不那麼像Holland的樂團。









回 到Robin身上。這張專輯改編了諸如Sly Stone的《Thank you》、Led Zeppelin的《Kashmir》與《The Ocean》及Jimi Hendrix的《Fire》,都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間的搖滾曲目。其他則有一些Robin自己的創作。網路上有放上數個試聽檔,只能說非常精采,絕 不是亂把幾首曲子硬串了事,值得大家一聽。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Thelonious Monk大賽的參賽爭議

Thelonious Monk大賽自1987年開始舉辦以來,迄今提拔了無數在爵士音樂圈的年輕新秀。Monk大賽一向有參賽的限制,主要是年紀與錄音方面。參賽者需小於30歲且不能在大廠牌有錄音合約。
然 而這個「大廠牌」似乎給了很大的解釋空間,什麼才叫做「大」?年輕的薩克斯風手Noah Preminger去年想要參賽時,被主辦單位告知他曾經在錄音廠牌Palmetto下發表作品。但Noah認為首先他並沒有和Palmetto有合約 (雖然他確實有發表專輯《Haymaker》),再者他認為Palmetto哪算什麼大廠牌(有人聽過嗎XD?),所以不應該因為資格不符而被排除在外。 更有人告訴他說曾經在雜誌Downbeat上看過關於他的消息,所以他已經「不需要曝光機率」了。Noah對此大表不滿,特別是在看到今年的小號大賽的參 賽資格並未因他先前的抗議有任何的調整後,在他的Fan page開砲認為Monk Competition的主辦單位在參賽資格定義上的模糊對參賽者非常不公。
做為旁觀者的我們,也只能希望Monk Competition的主辦單位可以協調出明確的參賽資格,讓參賽者有更公平的參賽機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