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林華勁
在
咆勃爵士樂發展近十年後,過於強調個人表現、機關槍式不停歇的演奏模式,以及多以現成曲子的和聲架構重寫旋律的作曲手法,開始讓一些音樂家感到疲乏,進而
思索用自行設計新曲及編曲技法來為音樂帶來起承轉合的手法。這樣的概念,延伸出後續的兩大流派:酷派爵士〈Cool
Jazz〉以及硬式咆勃〈Hardbop〉。概 念雖然接近,但表現形式的不同讓兩種音樂有著不同的面貌。其中,酷派爵士在音色上的表現受到薩克斯風手Lester Young影響甚鉅,傾向減少誇張的表情如抖音、滑音、顫音等,而以較「直」的方式來演奏。節奏組亦多以安靜、小音量的伴奏形式為主。酷派樂手多具備扎實 的咆勃基本功(請聽Stan Getz在專輯《For Musicians Only》單挑Dizzy Gillespie和Sonny Stitt兩大咆勃天王),但在咆勃音樂的基礎上更強調即興發展的旋律性,並精挑細選用音而悖離咆勃樂流於掃射欠缺思考的手法,則讓酷派音樂家的音樂更易 於為人所接受。
1949 年小號手Miles Davis的專輯《Birth of the Cool》不但直接幫這個新樂風取好名字,更是奠定其代表風格的作品。由九重奏編制呈現、繁複的多聲部編曲技法、溫和的器樂表現、精簡而不冗長的即興、運 用少見樂器如法國號、土巴號等特色,是這張作品成為經典的原因。隨後的Modern Jazz Quartet〈MJQ〉結合古典樂思維、篇幅式的段落安排,致力在即興和編作曲間取得平衡。小號手Chet Baker、上低音薩克斯風手Gerry Mulligan兩聲部對位及對話式的旋律,也在無鋼琴的四重奏中交織出豐富的和聲。鋼琴手Dave Brubeck和薩克斯風手Paul Desmond則分別以豐富和聲技法和動機式旋律發展,讓他們的四重奏廣受歡迎。更別忘了以盲人鋼琴家Lennie Tristano為首,包括其弟子Lee Konitz、Warne Marsh的「Tristano School」,藉其重音不斷錯置、長度不守規則、用音詭奇的旋律創造出獨樹一格的派別。
建議聆聽:
Miles Davis《Birth of the Cool》、《Sketches of Spain》
Modern Jazz Quartet《Django》
Gerry Mulligan《The Original Quartet with Chet Baker》
Dave Brubeck《Time Out》、《Jazz at Oberlin》
Lennie Tristano《Crosscurrents》、《Lennie Tristano》
Stan Getz《West Coast Jazz》、《Focus》、《Getz/Gilberto》
Art Pepper + Eleven《Modern Jazz Classics》、《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
Lee Konitz《Motian》、《Lee Konitz with Warne Marsh》
Chico Hamilton《Chico Hamilton Quintet featuring Buddy Collette》
Chet Baker《Chet Baker Sings》、《Chet Baker & Crew》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