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5日 星期六

淺談爵士吉他(5)


爵士樂史上兼具有無人能及的搖滾爆發力和能量,又可演奏出旋律優美的acoustic guitar的吉他手,非John McLaughlin莫屬。生長於英國的McLaughlin受到當時的明星搖滾吉他手Jimi Hendrix的狂野式solo及Blues rock大量的影響,在演奏了幾年的R&B、流行搖滾後,於1969年錄製了第一張專輯Extrapolation。Sax手John Suman較扁平的音色在McLaughlin的創作中卻是異常的契合,同名曲Extrapolation就在bass手Brian Odges的vamp下展開,並在曲式的中間轉為極快速的double time,但Suman及McLaughlin超人一等的技巧卻毫不費力的演奏。而和聲的使用及安排已經略有日後McLaughlin的名團Mahavishnu Orchestra的影子在,與爵士樂傳統的和聲大不相同。This is for us to share的互動與鋪陳令人想起Miles Davis五重奏的Nefertiti的Rhythm section的鋪陳。而這張專輯雖然賣相不佳,但卻在同國的bass好手Dave Holland的引薦下,讓Miles Davis及Tony Williams聽到,進而邀請他前去美國。Miles邀請他"Jam"了一些曲子,在之後成為In A Silent Way、Bitches Brew等專輯的錄音。然而雖然Miles十分賞識他,他卻不願意在Miles手下多待,而選擇與Tony Williams及Organ手Larry Young進行實驗性的Jazz-rock團Lifetime,雖然Williams早在與Miles合作時就把一些rock的打法帶進去(hihat聲音相當明顯...),但是在此Williams才真正「得到解放」,Larry Young也充份展現他除了modern jazz的聲響外(請聽他的Unity專輯),對rock、funk等音樂的吸收。可惜此團不出幾張專輯便解散。My Goals Beyond則是在McLaughlin早期生涯中難得一見的acoustic作品,第一首曲子為bass手Charles Mingus的名曲Goodbye Pork Pie Hat,在McLaughlin空心吉他的編曲下十分好聽。而其中McLaughlin自己所寫的Follow Your Heart更是成為經典名曲。


早年的McLaughlin大部份是以狂熱的破音電吉他演奏,唯獨My Goals Beyond例外。


之後McLaughlin找到了他一向喜愛的編制小提琴手Jerry Goodman、由捷克籍bass手朋友Miroslav Vitous介紹來的鍵盤手Jam Hammer、同為英國人的bass手Rick Laird及火力十足、聲音略有塑膠味的鼓手Billy Bobham,組成了爵士樂史上最有爆發力、音量極大的爵士搖滾團體Mahavishnu Orchestra。團名當然與McLaughlin一向有興趣的宗教有關。Mahavishnu Orchestra樂團包含了大量的複雜拍子、不和諧的和弦行進、快速的合奏主題、強力的鼓聲為根基及即興與互動,替融合爵士樂樹立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更影響了後來的Chick Corea Elektric Band、Brecker Brothers等等著名的融合爵士樂團。Billy Cobham在繁複的拍子中仍然打出豐富的層次感推動著音樂前進,相當的了不起,而Jam Hammer與Jerry Goodman都是搖滾底較爵士樂深厚的樂手,Jerry Goodman時而與bass手維持著同樣的律動,時而與McLaughlin一同合奏複雜的主題,Jam Hammer的Fender rhoads亦是十分豐富。McLaughlin師法Jimi Hendrix的爆發式樂句亦較其在Lifetime時期更加猛烈。1971年的首張專輯The Inner Mounting Flame開頭的The Meeting of Spirits就明顯聽出上述特徵。而第二張的Bird Of Fire專輯同名曲Bird Of Fire先由東方味濃厚的鈸聲(還是鑼?)開場,18/8拍的曲子就此展開。這也正好是Billy Cobham這位鼓手喜歡嘗試許多不同音色的鈸的證明之一。以五個音為一組的主題帶來了切分的感覺,隨即以同樣的vamp為背景展開即興。這首曲子可說是標準的Mahavishnu sound。雖然Mahavishnu以高分貝的狂熱演奏為主,卻也在兩張專輯中分別有A Lotus On Irish Streams及Thousand Island Park兩首以acoustic為主軸的優美作品,是十分特別的地方。可惜在此張專輯過後,五位樂手便因故不合而解散,第一代Mahavishnu Orchestra狂野的聲音亦成絕響。


第一代Mahavishnu Orchetra。由左至右分別為Jerry Goodman、Jam Hammer、John McLaughlin、Rick Laird及Billy Bobham。


1972年McLaughlin與另一位同樣信仰的好友,亦是知名搖滾吉他手的Carlos Santana一起出了張向他們的共同音樂導師John Coltrane致敬的專輯Love Devotion Surrender。但是筆者個人不是很喜歡這張專輯,感覺太過於是「搖滾樂手演奏Coltrane曲目」而非「爵士樂手演奏Coltrane曲目」。日後(1995)McLaughlin與電風琴手Joey DeFransisco及鼓手Elvin Jones所合作的After The Rain亦是向Coltrane致敬,卻比這張有深度,有互動的多。McLaughlin在這張專輯也較多突出的表現,而不像Love Devotion Surrender一般一直開大音量猛飆快速音群,聽完後只覺得一片空虛....


兩張像Coltrane致敬的專輯及第二代Mahavishnu Orchestra。


1974年McLaughlin重組了Mahavishnu Orchestra,團員當然有所更換,找來了法國小提琴手Jean-LucPonty、鼓手Narada Michael Walden及bass手Ralphe Armstrong等人,分別以大編制跟小編制交響樂團為伴奏錄製了Apocalypse及Visions of The Emerald Beyond兩張專輯,展現了與第一代Mahavishnu Orchestra不同的聲音,且更有vocal的加入,但是仍然以類似Jimi Hendrix式的風格及一些Funk(Visions of The Emerald Beyond較多Funk元素)為基底,但是有些聲響更類似Progressive Rock。鼓手Walden的雙踏力道並不遜於Billy Cobham,Jean-Luc Ponty的小提琴有較Jerry Goodman更多的爵士語彙。


Visions of The Emerald Beyond專輯找來了弦樂重奏與管樂手營造更壯闊的氣勢。


不久這第二代的Mahavishnu Orchestra亦告解散,緊接著約有四五年的時間與印度音樂家印度樂手小提琴手Shankar、Tabla鼓Zakir Hussein及Mridangam(一種敲擊樂器)Raghavan成立了Shakti樂團,剎那間從高分貝的電吉他轉為acoustic吉他。為了仿傚印度音樂,McLaughlin特地設計了一把參考印度西塔琴而製的特別吉他,可以做出類似西塔琴的音響效果。而一些特殊的印度樂器如Tabla、Mridangam亦使爵士樂有了更不一樣的聲音,可說是世界音樂的濫觴。當然少不了的還是McLaughlin快速的指法與即興,仍可聽出他對許多五聲音階的應用。略有點不準的小提琴跟吉他聲音也是特色之一。


左圖左側為Mridangam樂手,右則可見到McLaughlin特製的吉他。Shakti,融合了大量印度音階及爵士即興的樂團。


1978年McLaughlin回歸電吉他與Mahavishnu的老班底錄製了Electric Guitarist。Chick Corea在這張專輯亦佔了重要的地位,機關槍式的彈法正好與McLaughlin針鋒相對,Do You Hear The Voices You Left Behind正好可做為證明。而這曲的和弦行進,也證明了McLaughlin對傳統爵士樂駕馭的能力 - 它正是Hardbop發展的極致Giant Steps。當然,如Are You the One? Are You the One?這樣的fusion樂曲亦是少不了,再一次的與Tony Williams合作仍是延續了Life Time的風格。


重拾電吉他的Electric Guitarist及三張Acoustic Guitar Trio專輯。


80年代McLaughlin除短暫重組Mahavishnu Orchestra外,最著名的即是與曾加入Chick Corea的Returnto Forver的Al Di Meola以及Flamenco吉他手Paco de Lucia合作的吉他三重奏。McLaughlin及Meola超快速的picking當然是不用說了,雖然Paco de Lucia並未即興而演奏寫好的部份,但是他的手指輪指技巧卻相當可怕,可與其他二位的picking不相上下。而以超人的技巧演奏空心吉他正是McLaughlin自Shatkti以來的拿手好戲。三人共合作了The Guitar Tro、Friday Night in San Francisco及Passion Grace & Fire三張精采的專輯。


與了不起的打擊樂手Trilok Gurtu於80年代末開始持續合作,並再次探尋印度音樂的可能性。The Promise則以funk/rock等風格為主體,卻也不乏空心吉他的演奏。


90年代McLaughlin除與bass手Kai Eckhardt/Dominique DiPiazza及印度打擊樂手Trilok Gurtu出了數張acoustic trio為主的佳作如Que Alegria、Live At The Royal Festival Hall外,也組了RemeberShakti樂團再次展現印度音樂的風格。94年亦錄製了The Promise專輯,找來許多往日戰友一同共襄盛舉。Django與Jeff Beck共同演奏,是一首acoustic的動聽作品。El Ciego相當有Brecker Brothers Band式的衝勁與rock groove,而Michael Brecker也的確貢獻了一段令人血脈歕張的solo,兩人更在6:00左右開始精采的對飆,McLaughlin展現出極似管樂的音色、句法及張力。後面更有整個rhythm section一同的集體即興,是整張專輯的高潮之處。


2006年的新專輯,除了McLaughlin本身的演奏仍清析可辨,亦嘗試了電子音樂


而在去年錄製的Industrial Zen,更於其中幾首曲子添加了電子音樂的風味,也是十分有特色的一張專輯。看來想要這位風格廣泛,勇於嘗試不同新花樣的吉他手大師長久演奏一樣的音樂還真是不容易呢!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