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6/19 Kurt Rosenwinkel演奏會先修班

爵士吉他在融合爵士的問世後,一飛衝天成為足以與管樂抗衡的樂器(finally)。60年代末的Larry Coryell和John McLaughlin分別在Gary Burton和Miles Davis旗下嶄露頭角,是融合爵士吉他的先驅。緊接著,70年代到80年代間,Pat Metheny、John Scofield和Bill Frisell成為最具影響力的Big Three(註1),特別是Metheny所建立的樂句和演奏技巧,其陰影絕對足以籠罩幾乎所有的現代爵士吉他手。而到了90年代,引領爵士吉他走向的吉 他手大致有Kurt Rosenwinkel、Ben Monder、Adam Rogers這幾位。其中,Kurt絕對是繼Metheny後,扭轉爵士吉他聲響的第一人。


Kurt為爵士吉他帶來的變化可以從幾個方向討論。
音色: 他特別喜歡用delay效果器製造空間感,這和Metheny、Scofield以及John Ambercrombie以降偏愛的chorus效果器截然不同(註2)。Frisell實際上是大量使用delay效果的第一人,但是在Kurt採用以 後,才蔚為當代爵士吉他的主流。聽聽Mike Moreno、Jonathan Kreisberg、Lage Lund這些後起之秀,除了程度多寡外,哪個沒有使用delay?另一方面,以假音唱手上彈的旋律當然是他的註冊商標,聽起來非常有八度和聲效果器的感 覺。不過據說後來很多人想模仿他但是唱得不準,真不知道這樣的影響是好是壞….。
此外,自Pat Metheny、John Scofield以來,legato的演奏方式已經成為爵士吉他的主流,Kurt也不例外。
樂句: 他的樂句在早期經常使用四度音程及轉位(Chris Cheek專輯【Vine】的“Ice Fall”)、Triad pairs(【Intuit】的“How Deep is the Ocean”)或是開始嘗試將聲音解決到tension上(Chris Cheek專輯【I Wish I Knew】的“Skylark”)等,不過我個人認為上述這些錄音不少都算是他的過渡時期(都是00年以前的錄音),常有over-use的情形。

00 年以後,他開始建立出自己的一套語彙,喜愛採用harmonic minor/melodic minor、Harmonic major聲響(【The Next Step】的“Minor Blues”、“A Life Unfolds”)、從根音、五音、九音再往上疊的大跨音程樂句(【The Next Step】的“Zhivago”)(註3)、多聲部的移動技巧等,變得非常有音樂性。甚至有時候由於他的樂句流動性很強,即便不是完全契合底下的和聲,聽 起來也是「對的」。奇數的note grouping也是常見的運用,在“Minor Blues”裡快速上行的樂句可以聽得見5的grouping。當然前面所說的招數也會一併融合進來,例如我很喜歡他在【The Next Step】的“A Shifting Design”中用的四度轉位上行樂句,非常刺激。而“Zhivago”則是使用四度轉位下行樂句搭配音符的grouping凸顯張力。

Kurt也很喜歡玩triad的各種連結,聽聽他在【The Remedy: Live at the Village Vanguard】的“A Life Unfolds”前奏玩open triad的各種轉位、四度進行和轉調還蠻有趣的。
這 些演奏方式都或多或少地見於當代爵士吉他手身上,某些特質則被這些後起之秀玩到另一個境界。例如大跨音程的樂句被Jonathan Kreisberg發展到一個極致,多聲部的移動被Gilad Hekselman玩到另一個極限,聽起來非常“out”的和聲則常常見於Lage Lund的彈奏。

伴奏:他的伴奏可能和他也非常擅長鋼琴有關(聽聽【The Next Step】的同名曲“The Next Step”中的鋼琴…),可以在最上聲部有很平順的leading line,也有一些很percussive的彈法。特別是他沒有鋼琴的狀況下幫自己伴奏時,非常能填補空間(【East Coast Love Affair】的 “All or Nothing at All”、“Zhivago”)。這樣的彈奏使得吉他手更能夠立足在樂團中,使得現在許多管樂手得以「棄鋼琴從吉他」。感謝Kurt讓更多吉他手有飯吃!

作曲: 作曲上,Kurt有些受到傳統影響,卻用新穎的方式呈現的曲目,例如【The Enemies of Energy】中的“Cubism”實質上是在玩Coltrane Changes,卻用各種代理、轉位和弦取代。或是【East Coast Love Affair】的“East Coast Love Affair”也玩了許多大三度minor和弦的連接。【The Remedy: Live at the Village Vanguard】的“Flute”在即興雖然以E pedal貫穿全曲,上面的聲部卻也玩了一些大三度的合聲行進。

Kurt 也很擅長運用一個聲部(通常是最高音)當作pivot point變換下面的和聲,例如“Zhivago”就大量運用這樣的技巧,或是“East Coast Love Affair”半音上行的片段。此外,Kurt也喜歡結合上面的技巧,用旋律線的leading tone為出發點連結底下沒有明顯關聯的和弦。例如“Zhivago”幾乎是五聲音階下行的樂句,配上順降卻彼此間沒有明顯關聯的和弦後變成完全不一樣的 聲音。“A Shifting Design”也是藉由旋律聲部的移動以及部分同音反覆的片段來銜接和聲。

其他像是不規則的和聲節奏、曲式設計也很多。不過雖然當代爵士樂非常多人玩奇數拍,Kurt倒是很少玩就是。
在音樂生涯中,Kurt在地位上的建立絕對是離不開Mark Turner的。他和Mark Turner合作的專輯包括他自己的【The Enemies of Energy】、【The Next Step】、【Heartcore】、【The Remedy: Live at the Village Vanguard】,以及Mark Turner的【Yam Yam】、【Dharma Days】、【Dharma Days】、【Ballad Sessions】和【In This World】。除了這個經典組合,他和鼓手Jim Black、薩克斯風手Andrew D’Angelo、Chris Speed共組的「Human Feel」也是很棒的自由即興樂團。
09年的【Reflections】發 表之前的一段時間是他回歸三重奏編制的開始。在這個編制中,他偏好演奏standard而非自己的創作。據說因為他覺得自己的作品都需要有一個專職顧和聲 的人(例如和薩克斯風的四重奏中的自己,或是有鋼琴)。但是他非常鋼琴手思維的演奏方式讓這些standard有了非常不一樣的聲音,用許多豐富的和聲串 起旋律線。聽聽他在第一首“Reflections”中的表現,完全就是一個鋼琴手來演奏的感覺。雖然此輯多是中慢板的曲目,但是現場他也經常演奏 “Inner Urge”、快速的“Along Came Betty”、“Milestone”、“Nica’s Dream”等熱血沸騰的曲子。而Youtube搜尋一下應該也可以找到很多他在這些曲目中安排的精采前奏。

關於Kurt還有很多可以寫的,今天就到這吧。一起來期待星期日的音樂會!
(註1)當然還有70年代的Allan Holdsworth、80年代的Mike Stern等,但是影響力遠遠不及三巨頭。
(註2)Pat Metheny其實是用delay的效果將乾溼訊號疊加弄出類似chorus的聲音。
(註3)其實根音、五音、九音這樣五度上疊的大跨音程樂句並非Kurt首創,Jim Hall在專輯【Trio Live】的“The Way You Look Tonight”的前奏就是個明顯的例子。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