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Alban-Lotz Quintet

2015/11/6 @ 文水藝文中心

2017年5月21日 星期日

《貝士浮生錄》補遺1:Trio of Doom

一個把Jimi Hendrix和John Coltrane合體的吉他手,一個19歲就徹底改變爵士鼓打法的鼓手和一個把電貝斯之神的化身,加起來會有什麼搞頭?當年搖滾樂迷和爵士樂迷都引頸企盼的夢幻組合,在1979年化為現實。 Havana jam,一個繼1972年美中破冰之旅後,美國和共產世界的又一和解時刻,讓美國和古巴的音樂家得以在哈瓦那盡情交流。同屬哥倫比亞廠牌旗下的三位巨擘,就這樣被湊在一起,實現樂迷「夢幻隊」的綺想。 然而,Jaco的精神狀態毀了一切。儘管彩排時相當順利,上台開始發作的Jaco,卻在舞台上不按牌理出牌的彈去別的地方,導致本應歷史留名的時刻卻變成災難。McLaughlin雖然亦感憤怒,但在當下對Jaco發洩完後就過去了。隔天哥倫比亞要求他們進錄音室重錄舞台演出曲目,Tony如火山般的憤怒,因為Jaco在錄音控制室聽錄音成品說了句「I think we can do better」後整個大爆發,不僅推Jaco去撞牆,更猶如進擊的鼓手般把他的鼓搗毀,離開錄音室不再回來。因此,夢幻隊的紀錄,僅剩舞台上不協調的走板演出,和錄音室未全部錄完的零星錄音。 在Jaco、Tony相繼謝世後,哥倫比亞想起這個錄音,決定發行。McLaughlin親自監工混音過程,並要求將這張專輯的所得分給Jaco和Tony的後人,終使這個依然具歷史性的錄音問世。據稱是一場災難的第一首曲目,其實三人依舊維持高能量的演出,技巧的可怕清晰可見。唯獨⋯這本是一首C ...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遲來的2016年爵士專輯巡禮

1. Matt Brewer - Unspoken 請見KKBOX文章年末回顧:2016年度10大爵士單曲的簡單介紹。  2. Le Boeuf Brothers - Imaginist 薩克斯風/鋼琴雙胞胎兄弟Remy Le Boeuf以及Pascal Le Boeuf都是紐約爵士音樂圈的好手,除了各自擁有專輯外,也經常以Le Boeuf Brothers的名號行走江湖。此次與JACK弦樂四重奏的合作非常精彩,弦樂編曲的張力強大,可暴力可溫柔,讓人大呼過癮。部分曲目以組曲形式搭配Franz Kafka的短篇小說"A Dream"的朗誦,是別出心裁的設計。 3. Reinier Baas - Reinier Bass vs. Princess Discombobulatrix 荷蘭吉他鬼才Reinier Baas今年所做的"歌劇",四管編制非常渾厚,快速的齊奏精準而兇悍。部分曲目中的鋼琴也是Baas所彈奏,徹底展現他多元的才華。曲目隨著劇情而有諸多不同情緒發展,相當有畫面。專輯的限量版還有精美的故事小冊,非常吸引人!...

2016年8月25日 星期四

Ari Hoenig:Billie's Bounce解析

Ari Hoenig是誰? 傳說這是一位得了四肢分離焦慮症的重度患者,症狀為四肢不停的拆節奏 只要手腳打到同樣的time meter就會崩潰(以上純屬虛構)。 這位紐約現代爵士圈最前線的鼓手以他複雜多變又精準無比的鼓技著稱, 在奇數拍中瘋狂的玩Poly-rhythm 或在不同Time meter間的變換更是他如吃飯喝水般自在的絕活。 對各種拍子的sub-division瞭解透徹,是讓他在節奏上如此游刃有餘的主因。  Ari在Youtube曾經分享過一個「Billie’s Bounce變奏曲」。這個影片中,Ari示範了如何在4/4拍的樂曲上極盡拆拍、變拍之能事。讓我們先來一起看看這個影片:  影片的示範流程如下: 0’14-0’35:主題旋律 0’35-0’56:ride/hi-hat打half time,小鼓原速主題旋律 0’56-1’17:ride/hi-hat打3 in 4(一拍半為新的time meter),小鼓原速主題旋律 1’17-1’38:ride/hi-hat打3對4,小鼓原速主題旋律 1’38-1’59:ride/hi-hat打原速,小鼓原速主題旋律 1’59-2’18:ride/hi-hat打4對3,小鼓原速主題旋律 2’18-2’37:ride/hi-hat打double...

2016年6月24日 星期五

今天!薩克斯風手Chris Cheek發表新作【Saturday Songs】!!

90年代的紐約爵士音樂圈有三位厲害的薩克斯風手都叫Chris,最知名的一位是奪得91年Monk Competition第三名、現已雄踞當代爵士主流樂壇領導地位的Chris Potter。另兩位名氣雖有所不及,卻也都是備受圈內同儕敬重的人物。一是經常和Jim Black、Tim Berne、Dave Douglas、Skúli Sverrisson、Hilmar Jensson等前衛人物廝混的Chris Speed。另一則是風格遊走於主流和前衛之間的Chris Cheek。 三位音樂家中,Chris Cheek無疑是最低調的一位。出道二十多年來,作品僅只有四張!其他時間,Cheek大量地為人作嫁,錄了好幾十張擔任Sideman的專輯,近年更廣 受歐洲爵士音樂人的邀請赴歐錄音與演出。睽違上一張作品,2006年的【Blues Cruise】達十年之久,Cheek總算在今天推出新作品【Saturday Songs】了! 在介紹新專輯之前,先讓我這個腦粉來協助大家回顧Cheek 的過往。我個人非常喜歡Cheek情感十足的聲音,雖然主要樂器是Tenor,卻讓人感覺彷彿是吹著Alto或Soprano般清亮、醇潤的音色。他的演 奏旋律性非常強,很少耳熟能詳的"licks"。同時,他也精於演奏soprano和baritone,音色同樣迷人。97年發表的【I ...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6/19 Kurt Rosenwinkel演奏會先修班

爵士吉他在融合爵士的問世後,一飛衝天成為足以與管樂抗衡的樂器(finally)。60年代末的Larry Coryell和John McLaughlin分別在Gary Burton和Miles Davis旗下嶄露頭角,是融合爵士吉他的先驅。緊接著,70年代到80年代間,Pat Metheny、John Scofield和Bill Frisell成為最具影響力的Big Three(註1),特別是Metheny所建立的樂句和演奏技巧,其陰影絕對足以籠罩幾乎所有的現代爵士吉他手。而到了90年代,引領爵士吉他走向的吉 他手大致有Kurt Rosenwinkel、Ben Monder、Adam Rogers這幾位。其中,Kurt絕對是繼Metheny後,扭轉爵士吉他聲響的第一人。 Kurt為爵士吉他帶來的變化可以從幾個方向討論。 音色: 他特別喜歡用delay效果器製造空間感,這和Metheny、Scofield以及John Ambercrombie以降偏愛的chorus效果器截然不同(註2)。Frisell實際上是大量使用delay效果的第一人,但是在Kurt採用以 後,才蔚為當代爵士吉他的主流。聽聽M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