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Alban-Lotz Quintet

2015/11/6 @ 文水藝文中心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一分鐘搞懂調式(Modal)爵士

by 林華勁 自 咆勃到硬式咆勃一路走來,爵士玩家們的遊戲主軸就是挑戰各種調性二五和弦行進的迷宮。在薩克斯風手John Coltrane端出專輯《Giant Steps》後,這個遊戲來到魔王級的關卡。迥異於自標準曲以來的四度和弦行進,Coltrane在此輯的同名曲”Giant Steps”和”Countdown”設計的「Coltrane Changes」以大三度分割五度圈的概念上下繞行,為和弦密集串接的作曲方式帶到超高難度境界。 為 了清楚的用旋律交代和聲走向,密集的和弦串對於即興者的旋律發展來說其實造成相當大的障礙。此時,鋼琴家/理論家George Russell的著作《Lydian Chromatic Concept of Tonal Organization》開啟了一個新方向。此書的精神在於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和弦,不再僅僅視為功能性作用,而可獨立對應至不同的音階,讓和弦擁有更豐 富的聲響。小號手Miles Davis嗅到風向改變的時機,其號稱爵士樂迷荒島唱片第一名的專輯《Kind...

一分鐘搞懂硬式咆勃(HardBop)爵士樂

by 林華勁 有 些人認為硬式咆勃〈Hardbop〉的緣起,是因為當時爵士樂環境為登上時代雜誌封面的Dave Brubeck及酷似電影明星James Dean的Chet Baker等白人酷派樂手霸佔的情形下,黑人音樂家所做出的反思。撇開種族方面的社會學論調來看,其實硬式咆勃的基本精神和酷派爵士類似,都在於擺脫咆勃 時代過度強調個人即興及炫技的思維。 硬 式咆勃在音色表現上深受薩克斯風手Coleman Hawkins的影響,有著抖音、滑音、顫音的濃烈表情,以及音量起伏大的激昂表現,節奏組也多半以非常具驅動力的搖擺感鞭策即興者前進。許多音樂家開始 嘗試自行創作,特別是黑人音樂家喜愛回歸黑人傳統,置入諸如靈魂、藍調、福音、進行曲的元素,甚或結合當時和早期節奏藍調息息相關的Boogaloo舞曲 風格,而有”Blues March”、”Moanin’ ”、”The Preacher”、”Sidewinder”這些作品的出現。誠然,這些元素形塑樂迷們熟知的硬式咆勃風貌,但是真正成就硬式咆勃的藝術性創作,應是音 樂家開始大量自行設計的和弦行進和特殊曲式。非功能性半音上下行二五和弦連接以及降二代五和弦行進,雖在咆勃時期即已經出現,但更廣泛被運用在硬式咆勃經 典名曲如”Moment’s...

一分鐘搞懂酷派(Cool Jazz)爵士樂

by 林華勁 在 咆勃爵士樂發展近十年後,過於強調個人表現、機關槍式不停歇的演奏模式,以及多以現成曲子的和聲架構重寫旋律的作曲手法,開始讓一些音樂家感到疲乏,進而 思索用自行設計新曲及編曲技法來為音樂帶來起承轉合的手法。這樣的概念,延伸出後續的兩大流派:酷派爵士〈Cool Jazz〉以及硬式咆勃〈Hardbop〉。   概 念雖然接近,但表現形式的不同讓兩種音樂有著不同的面貌。其中,酷派爵士在音色上的表現受到薩克斯風手Lester Young影響甚鉅,傾向減少誇張的表情如抖音、滑音、顫音等,而以較「直」的方式來演奏。節奏組亦多以安靜、小音量的伴奏形式為主。酷派樂手多具備扎實 的咆勃基本功(請聽Stan Getz在專輯《For Musicians Only》單挑Dizzy Gillespie和Sonny Stitt兩大咆勃天王),但在咆勃音樂的基礎上更強調即興發展的旋律性,並精挑細選用音而悖離咆勃樂流於掃射欠缺思考的手法,則讓酷派音樂家的音樂更易 於為人所接受。 1949 年小號手Miles...

一分鐘搞懂咆勃(Bebop)爵士樂

by 林華勁 咆 勃爵士樂是爵士樂由通俗音樂邁向藝術形式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當代爵士樂的根基。「咆勃」二字是對應於英文原文「Bebop」音譯而來。但Bebop一詞本 身,亦是狀聲詞,所狀之聲乃是黑人歌手用擬聲唱法(scat)以無意義的語詞所吟唱的旋律。這種新型態音樂剛在40年代興起時,據聞一名記者在聽到咆勃小 號名家Dizzy Gillespie以擬聲唱技哼唱旋律,即將他們演奏的音樂以狀聲形式取名為Bebop,咆勃之號就此定下。 簡 單來說,咆勃音樂是對於大樂團搖擺(Big Band Swing)風格的反動。大樂團人數眾多,仰賴編曲分配每個團員的責任,卻對樂團中的個人表現造成限制。年輕一輩的音樂家因而思考以小編制、減少編曲的方 式來除去枷鎖,盡情展現個人樂思。他們的靈感來源主要是在大樂團時期曾致力於實驗嶄新即興手法的先鋒,諸如鋼琴家Art Tatum、薩克斯風手Coleman Hawkins、Lester Young等。於是在紐約市52街的爵士俱樂部Minton’s Playhouse裡,幾位年輕的「爵士研究生」如薩克斯風手Charlie...

一分鐘搞懂爵士樂

By 林華勁 爵 士樂是甚麼?又該如何聆聽?相信這是多數人心中存在已久的疑惑。由於爵士樂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要給予一個明確定義,確實不是容易的事。音樂如同語言一 般,在發展和演進中依舊保有其獨特的歷史脈絡。要如何定義爵士樂,實在無法與它的歷史脫離關係。簡單來說,爵士樂是歐洲的和聲概念與非洲的繁複節奏,在北 美大陸相遇後的產物,並不斷與其他類型的音樂融合激盪而成。在這樣的背景下,讓我們依序探討幾個爵士樂常見的元素。 (一)即興(improvisation): 美國非裔族群喜愛在簡單的曲式上進行即興,早期以藍調(Blues)與受歐洲古典和聲影響的散拍樂(Ragtime)及百老匯音樂劇的曲式和聲做為基本框架,旋律則作為演奏素材來即興,逐步建立爵士樂獨有的語彙。無論在整首樂曲中佔的比例多寡,即興係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 (二)爵士語彙: 爵 士樂依據發展的過程,塑造它獨有的「單字」和「文法」。40年代的咆勃(Bebop)爵士傳統藉由大量半音繞行、延伸音運用,來清楚交代和聲行進的走向。 60年代的調式(Modal)爵士回歸音階的概念,但以四度和聲、五聲音階的搭配與其他各種音程的排列為主軸,迥異於其他類型音樂中以順階、三度音程、順 階五聲音階的樂句表現方式。自由爵士(Free...